隨著環評機構改革的不斷實施,又受環保部《關(guan) 於(yu) 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(ce) 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》的鼓舞,現在以環境谘詢服務為(wei) 主、不斷開拓新領域的環境谘詢公司,全國早已遍地開花;所謂“一花獨秀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”,但突然開了這麽(me) 多花,這天氣究竟是春天還是冬天,環境谘詢公司的下一步到底如何發展,值得業(ye) 內(nei) 深思。
一、麻雀雖小,是否一定要五髒俱全
公司經營的核心目的就是為(wei) 了賺取利潤,隻有利潤才能保障公司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。其實公司內(nei) ,大體(ti) 可以分為(wei) 兩(liang) 種人:賺錢的和不賺錢的。賺錢的員工主要是指一線員工,通常包括市場開發人員和技術人員,他們(men) 屬於(yu) 具體(ti) 的職能部門,為(wei) 公司創造直接的效益;不賺錢的員工主要是平台人員,包括行政、人事、財務和後勤等,他們(men) 為(wei) 一線員工提供後勤保障支持,為(wei) 公司的發展保駕護航
每個(ge) 環境谘詢公司當然也都有這兩(liang) 種類型的員工,這兩(liang) 種類型的員工必須保持在一個(ge) 合理的比例,最起碼公司要保證賺錢的員工比例高於(yu) 不賺錢的員工,否則公司就是虧(kui) 損的,就是不賺錢的
二、為(wei) 什麽(me) ,不要輕易學大公司
大企業(ye) 內(nei) 耗大,所以才會(hui) 信奉“管理出效益”,他們(men) 管理好自己,有著穩固的客戶資源、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儲(chu) 備,他們(men) 在市場和業(ye) 界的地位已經決(jue) 定了對他們(men) 來說從(cong) 內(nei) 而外順、一切自然順;但對於(yu) 做環境谘詢服務的公司,通常是規模不大的小公司,“生存第一、發展第二”;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來,有生存下來的資本,而不是如同大企業(ye) 一樣一天到晚談如何加強內(nei) 部管理、如何強化內(nei) 部組織架構,小公司在市場和業(ye) 界的地位決(jue) 定了不是市場環境來適應你,而是你要去從(cong) 外而內(nei) 去適應殘酷的市場環境。
現階段,很多小型環境谘詢公司的領導層,要麽(me) 是有一定的客戶資源從(cong) 大的環保企業(ye) 跳出來創業(ye) 的,要麽(me) 是有一定行政資源從(cong) 政府職能部門辭職下海的,往往盲目崇拜“大企業(ye) 管理模式”,因為(wei) 他們(men) 日常接觸的都是這些高大上的企業(ye) ,所以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也喜歡照搬大企業(ye) 的“管理運作模式”來強化自己小公司的內(nei) 部管理;於(yu) 是在這類小公司,市場人員每天都在填寫(xie) 各種報表,技術人員早晚開各種例會(hui) ,公司全體(ti) 人員隨時隨地都在參加各種探討會(hui) 或者交流會(hui) ,在所謂不斷溝通學心得體(ti) 會(hui) 和管理經驗的名義(yi) 下,大家卻根本沒有任何時間、精力和心情去從(cong) 事自己要做的本職工作,到了最後考核業(ye) 績和工作量的時候肯定慘淡得要命,回頭追究原因那肯定是人員素質太差、培訓不到位呀,於(yu) 是繼續決(jue) 定公司管理還需大力加強
三、繁瑣的內(nei) 部流程,並不代表細致的管理
小公司的特點是“小”,最大的缺陷當然是沒有足夠大的實力和資本,但小公司最大的優(you) 勢也是“小”,“船小好調頭”,這也是大企業(ye) 難以做到的。環境谘詢服務跟國家各種政策調控等密切相關(guan) ,沒有哪一種環境谘詢服務項目會(hui) 經久不衰,隻有打造好自己的人才梯隊,牢固掌握環保相關(guan) 法律法規、技術儲(chu) 備和業(ye) 務知識,不管東(dong) 南西北風、萬(wan) 變不離其宗
然而,在現實中我們(men) 很多小公司違背、拋棄了自己“小”的優(you) 勢,而是“以己之短,攻人之長”,以自己最不擅長、最不應該做的繁瑣複雜的流程來應對市場,經營自己的公司。小公司最怕這一點,一旦小公司流程繁瑣複雜起來,就代表著小公司喪(sang) 失了競爭(zheng) 市場的最大依仗,公司員工的大部分時間都將消耗在這些“內(nei) 部流程”中,而不是去主動贏得市場,贏得利潤;當一個(ge) 風口、一個(ge) 市場的機會(hui) 來臨(lin) ,我們(men) 還在會(hui) 議室充分討論、各抒已見時,市場早已調轉了風向
小公司的流程繁瑣複雜,還隱含另外一層意義(yi) :那就是公司的平台人員已經太多,不賺錢的員工太多當然就會(hui) “人浮於(yu) 事”;平台員工逐漸增多必然想法設法體(ti) 現自己的價(jia) 值,那麽(me) 就必然要設置這樣和那樣的規章製度、然後去不斷去考核,從(cong) 而彰顯自己的價(jia) 值,這也是平台人員到最後往往難以割舍的原因,至於(yu) 製定的這些規章製度是否有利於(yu) 營銷、有利於(yu) 公司發展,則不在他們(men) 考慮之中了
四、是否一定要開展多元化經營
環保部《關(guan) 於(yu) 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(ce) 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》中指出:鼓勵發展環境服務業(ye) 。建立健全第三方運營服務標準、管理規範、績效評估和激勵機製,鼓勵工業(ye) 汙染源治理第三方運營。推進環境谘詢服務業(ye) 發展,鼓勵有條件的工業(ye) 園區聘請第三方專(zhuan) 業(ye) 環保服務公司作為(wei) “環保管家”,向園區提供監測、監理、環保設施建設運營、汙染治理等一體(ti) 化環保服務和解決(jue) 方案。開展環境監測服務社會(hui) 化試點,大力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(ti) 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
看到這心潮很澎湃,但是“監測、監理、環保設施建設運營、汙染治理等一體(ti) 化環保服務和解決(jue) 方案”,這都需要承擔的公司具備很大的反射弧,可是我們(men) 做企業(ye) 的必須有自己的核心項目能夠不斷的生成現金流,並保持較高增長才可以想其他的,自己的本質行業(ye) 熟透了才可能遊刃有餘(yu) ,然後順著核心項目延伸到核心項目中的優(you) 勢項目,最後再延伸到相關(guan) 聯的項目。業(ye) 務範圍跨度太大太長,其實對小公司來說根本無法進行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