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外牆瓷磚粘貼施工方案
1、基層處理
首先將凸出牆麵的混凝土剔平,對混凝土牆麵應鑿毛,應用鋼絲(si) 刷在滿刷一遍,再澆水濕潤。如基層混凝土表麵很光滑時,亦可采用如下的“毛化處理”辦法,即先將表麵塵土、汙垢清掃幹淨,用10%火堿水將麵板的油汙刷掉,隨之用淨水將堿液衝(chong) 洗、涼幹,然後用1:1的水泥砂漿內(nei) 摻水重20%的108膠或混凝土界麵處理劑,用掃帚將砂漿甩到牆上,其甩點要隘均勻,終凝後澆水養(yang) 護,直至水泥砂漿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麵上,並有較高的強度(用手扳不動)為(wei) 止。
2、吊垂直、套方、找規矩、貼灰餅
四大角和門窗邊用經緯儀(yi) 打垂直線找直,或用特製的大線墜繃鋼絲(si) 吊垂直,如果有風動,可以將線墜放入裝滿水的水桶中,(注意不要碰桶壁及桶底)以防大線墜晃動,然後根據麵磚的尺寸分層設點,做灰餅。橫線則以樓層為(wei) 水平基準線交圈控製,豎向線則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或垛子為(wei) 基準線控製,應全部是整磚。每層打底則以灰餅做為(wei) 基準線進行衝(chong) 筋,使其底層做到橫平豎直,同時要注意找好突出簷口、腰線、窗台、雨蓬等飾麵的流水坡度和滴水線(槽)。
3、抹底灰砂漿
先刷一道摻水重10%的108膠混混凝土界麵處理劑的水泥素漿,緊跟著分層分遍抹底層砂漿(常溫時采用配合比為(wei) 1:3的水泥砂漿),第一遍厚度宜為(wei) 5mm,然後用抹子搓平,隔天澆水養(yang) 護,待地一遍六至七成幹時,即可抹第二遍,厚度為(wei) 8~12mm,隨即用木杠刮平,木抹子搓毛,隔天澆水養(yang) 護,若需要抹第三遍時,其操作方法同第二遍,直至把底層砂漿抹平為(wei) 止。
4、彈線分格
待基層灰六至七成幹時,即可按圖紙要求進行分段分格彈線,同時亦可進行麵層貼標準點的工作,以控製麵層出牆尺寸及垂直、平整。注意檢查底層砂漿與(yu) 基層線是否有空鼓現象,如有及時用雲(yun) 石機切除修補。
5、排磚
根據大樣圖及牆麵尺寸進行橫豎向排磚,以保證麵磚縫隙均勻,符合設計要求,注意大牆麵、通天柱和垛子要排整磚,以及同一牆麵上的橫豎排列,均不得有非整磚。同時注意一致和對稱。如遇有突出的卡件時,應用整磚套割吻合,不得用非整磚隨意拚湊鑲嵌貼。
6、浸磚
外牆麵磚鑲貼前,首先要將麵磚清掃幹淨,放入淨水中浸泡2h以上,取出待表麵晾幹後,擦淨後方可使用。
7、鑲貼麵磚
鑲貼應自上而下進行。從(cong) 最下一層麵磚下皮的位置線先穩好靠尺,以此托住第一皮麵磚,然後在麵磚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線,作為(wei) 鑲貼的標準線。在麵磚的背麵滿鋪粘結砂漿1∶2水泥漿砂漿厚度6~10mm;另外還可用1:1的水泥砂漿加水重20%的107膠,在磚背抹3~5mm厚粘貼;貼粘後用小灰鏟柄輕輕敲打,使之用靠尺通過標點調整平麵和垂直度。但此種做法其基層灰必須抹的平整,而且砂子必須用窗紗篩後使用。采用此做法,拉拔試驗數據能達到2.8~3.6MPa,遠大於(yu) 規範《建築工程飾麵磚粘結強度檢驗標準》JG110的規定每組試樣平均粘結強度大於(yu) 0.4MPa的要求。如果要求釉麵磚拉縫鑲貼時,麵磚之間的水平縫寬度用米厘條控製,米厘條貼磚用砂漿與(yu) 中層灰臨(lin) 時鑲貼,米厘條貼在已鑲貼好的麵磚上口,為(wei) 保證其平整,可臨(lin) 時加墊小木楔。外牆麵磚貼完後要及時檢查立麵垂直度,表麵平整度、接縫平整、接縫高低、空鼓等,如發現超出規範及時返工。
8、麵磚勾縫與(yu) 擦縫
麵磚鋪貼拉縫時,用1:1的水泥砂漿勾縫(根據類似工程的經驗:勾縫材料可采用加粉煤灰,可以提高外牆的勾縫效果,增加對比度,但一定控製好配比,溜縫勾子采用同縫寬度的塑料板鑲在木板上做成板狀,保證手握舒適)先勾水平縫再勾豎縫,勾好後要凹進麵磚外表麵3mm。橫豎縫為(wei) 幹擠縫,或小於(yu) 3mm時應用白水泥漿配顏料進行擦縫處理,麵磚縫子勾完後,用棉絲(si) 蘸稀鹽酸擦洗幹淨。溜縫完畢後應澆水養(yang) 護,待勾縫材料有一定強度時(1.2MPa)要及時檢查有無空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