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水泥地麵起砂原因:
1、水灰比過大科學實驗證明:常用的水泥在進行水化反應時,所需要的水量約為(wei) 水泥質量的25%,即水泥砂漿的水灰比為(wei) 0.25左右。這樣小的水灰比,雖然能滿足水化反應的用水量,但在施工中是非常困難的。為(wei) 保證施工的流動性,水灰比往往在0.40-0.60範圍內(nei) 。但是,水灰比與(yu) 水泥地麵的強度成反比,如果用水量過大,不僅(jin) 會(hui) 大降低水泥地麵麵層的強度,而且還會(hui) 造成砂漿泌水,進一步降低水泥地麵表麵的強度,由此就會(hui) 出現水泥地麵起灰起砂的問題。
2、施工工序不當由於(yu) 不了解水泥凝結硬化的基本原理,水泥地麵壓光工序安排不適當,以及底層過幹或過濕等,造成水泥地麵壓光時間過早或過晚。工程實踐表明,如果壓光過早,水泥水化反應剛剛開始,凝膠尚未全部形成,砂漿中的遊離水比較多,雖然經過壓光,表麵仍會(hui) 出現一層水,這樣將嚴(yan) 重降低水泥地麵的強度和抗磨性;如果壓光過晚,水泥已經終凝,不但無法消除麵層表麵的毛細孔及抹痕,而且會(hui) 擾動已經硬化的表麵,也將大幅度降低水泥地麵的強度和抗磨性能。
3、養(yang) 護不適當水泥經過初凝和終凝進入硬化階段,這是水泥水化反應激烈進行的階段。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,隨著水化反應的不斷深入,水泥地麵的強度不斷提高。在水泥地麵完工後,如果不養(yang) 護或養(yang) 護不當,必然會(hui) 影響水泥地麵的硬化速度。如果養(yang) 護溫度或濕度過低,水泥的水化反應就會(hui) 減緩速度,嚴(yan) 重時甚至停止硬化,使水泥砂漿脫水而影響強度。如果水泥地麵尚未達到終凝就澆水養(yang) 護,也會(hui) 使麵層出現脫皮、起灰起砂等質量問題。